欢迎进入鼓浪屿政务网!
日期:2018-04-17 浏览数:400
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古城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厦门鼓浪屿以“历史国际社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项目。
那一刻,举国欢呼,我亦心潮澎湃不止。 2008年11月,鼓浪屿启动申遗。2012年10月,鼓浪屿申遗迎来首次大考,也是那一年,我加入《厦门观察》,从此,见证了这颗鹭岛明珠散发璀璨光芒的过程。
厦门对鼓浪屿申遗工作极其重视。2013年5月2日,鼓浪屿工商、城管、消防、环保、卫生、物价、国土、公安、旅游质监、烟草等十部门对鼓浪屿开展为期一年的联合整治,整治重点是违法商家,整治部门之多、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决心之大创鼓浪屿历史之最。位于龙头片区的街心公园曾经是卖鱿鱼串、肉串的烧烤摊“集聚区”,城管队员实行错时上下班、异地交叉检查,在执法工作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情况下,取缔了几百辆无牌无照的占道烧烤车。
无证“黑导”是景区的另一痼疾。鼓浪屿旅游质监等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将“黑导”的处罚额度提高至4000元。现在从游客登船进岛开始,就有大屏字幕、语音提醒游客拒绝无证导游,一路上不会碰到无证导游拉客。
2015年5月7日、8日两天,中央、省驻厦主要新闻单位和厦门新闻媒体的采访团,到鼓浪屿进行了一次深度采访,那时距多部门联合执法过去两年,距厦门推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一年。 鼓浪屿整治提升带来的美丽变化,核心在“共同”。在鼓浪屿上我看到,锦祥路居民抄起扫帚和簸箕,沿街清扫卫生死角;内厝澳商家拿起劳动工具,将街边的生活垃圾清扫一空。这是一场全民总动员,也是一场社会治理的大变革。鼓浪屿社区的整治,着眼共谋,立足共建,落实共享,一开始就把为民办实事摆在重要位置:整治占道摆摊,还路于民;整治违章烧烤,还清净于民;整治违法建筑,还空间于民;添置盆栽,还绿于民;洁净家园,还清洁于民;改造健身场,还休闲于民;便民点开张,还便利于民。开设便民服务站、推出“爱心餐桌”、修建健身路径和场所……“十项惠民举措”,条条立足社区、件件旨在惠民。这些实在且长效的举措,形成了整治提升的内生动力和巨大能量,将整治提升不断推向深入。
鼓浪屿是风景名胜区,提高旅游品质是必行之举。2014年10月20日起,厦门将东渡国际邮轮码头作为厦门岛内唯一的厦鼓旅游客运航线码头,开辟东渡国际邮轮码头至鼓浪屿三丘田、内厝澳码头旅游客运航线;调整海沧嵩屿码头至鼓浪屿内厝澳码头航线为旅游客运航线。此前,游客大多选择早上8:00—9:30、下午2:00—3:30时间段内出行,大量的精力花在与人群“博弈”上,难以真正体会到“钢琴之岛”“万国建筑博览”的魅力,旅游品质低下。调整半个多月后,类似“现在上岛没有人挤人,逛起来很舒服”“原来鼓浪屿的晚上那么静谧,蝉鸣伴着皎洁月光,好美”的声音此起彼伏。
2015年,国家文物局发出函告,原则同意推荐“鼓浪屿”作为我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经国务院通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函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推荐“福建鼓浪屿”作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2017年7月8日,鼓浪屿申遗成功,这座被誉为“女王皇冠上的宝石”的东方小岛,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文化遗产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共享遗产的经典之作,“她见证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的历史”。
六年,有幸见证,有幸参与,每一次踏足小岛,都让我对她爱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