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习近平与厦门的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节选)

日期:2018-06-27 浏览数:400

30万元扭转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

 

1986年的一天,习近平在鼓浪屿刚作完一场报告,走出大厅,时任厦门博物馆馆长、负责八卦楼修复工作的龚洁拉住了他。

 

“副市长同志,请您参观一下八卦楼。”龚洁发出邀请。

 

“好啊!”习近平答应得很干脆。

 

在院落转了一圈,龚洁说,“还有楼上”。

 

“我知道你的意思。”习近平马上说。

 

习近平走进楼内,拾级而上,每走一步,老旧楼板嘎吱作响,屋顶长期漏水遗留下一道道黄褐色霉迹。有小孩跑过,楼板晃动。

 

“缺多少?”习近平边走边问。

 

“30万元。”龚洁答。

 

“明天来拿。”习近平说。

 

谈起这件事,龚洁至今难掩激动,“就是这么干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他拨出的这30万,彻底扭转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

 

E0667643BFA72B3DC3FC47D09C047D2C6BDE4BA4_size140_w899_h583.jpg

这是厦门鼓浪屿“地标”建筑之一八卦楼(2017年8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整修后的八卦楼,如今成为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因完整保持了当年的历史风貌,八卦楼和另外52栋历史建筑,成为鼓浪屿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在后来的申遗过程中,受到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

 

精心守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改革开放之初,在经济发展的热潮之中,不少人忽视了鼓浪屿的珍贵之处。很多老别墅年久失修,有渔民拆了老别墅的砖石回家砌灶台、砍了珍稀名木回家烧火。

 

但习近平将这个小岛视为“国之瑰宝”。他曾动情说,“在我国城市和风景区的建设中,能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者为数并不多,很有必要视鼓浪屿为国家的一个瑰宝,并在这个高度上统一规划其建设和保护”。

 

F56671BFC2DD4BFAC4D62C6DCDB11DA4103851E1_size164_w899_h599.jpg

从鼓浪屿远望厦门岛(2017年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鼓浪屿游览区管理处副主任章维新,1987年参与过鼓浪屿——万石山片区总体规划。“习近平同志经常来指导工作,嘱咐我们,一定要把基础资料摸齐、摸透、做实、做细。正是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规划小组用了近一年时间,把包括鼓浪屿在内的厦门风景名胜区的家底给摸清了。”

 

2001年9月底,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再上鼓浪屿。游人如织的鼓浪屿,如何保护与传承文脉?习近平提出新的思考——鼓浪屿至少有4个特点可以大做文章,即风景系列、海洋系列、琴岛系列以及人文系列。

 

第二年6月14日,习近平来厦调研又登临鼓浪屿,看着眼前百年风华的小岛,强调要把鼓浪屿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17年,鼓浪屿申遗成功,已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