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所钟爱的“无价之宝”琴 —纪念钢琴教育家李嘉禄先生100周年诞辰

日期:2018-04-27 浏览数:499

  李嘉禄1918年1月18日诞生于鼓浪屿, 母亲杨冰是鼓浪屿渔民之女,由于教会的影响,她既会唱,又能弹。李嘉禄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心灵里就活跃着音乐细胞。自从他五岁时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同时也开始上钢琴课。


  李嘉禄于1942年6月获理学士学位,1948年1月赴美留学;于1950年6月获钢琴演奏硕士学位。回国先后任教于南京金陵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任系主任、同时教授钢琴及理论作曲;1952年院系调整合并于上海音乐学院任钢琴系教授兼副系主任。

 

  1958年,任上海音乐学院任钢琴系教授兼副系主任时,李嘉禄从留学法国的画家家中买来德国柏林20世纪初制造的三角钢琴。牌名 R. Gors & Kallmann , 编号: 44035 。这架三角钢琴问世至今已150余年的历史了 。其音色优美,机械部件结构性能完善。能弹出各种音乐效果,为李嘉禄所钟爱。

 

  此三角琴陪伴李嘉禄直至他逝世共24年。他培养了顾圣婴、项信恩、朱昌平、康却非、方仁慧、王叔培、姚世真、邵智贤、秦有斐、李民铎、裘寿平、姚彬、司徒璧春、朱贤杰,李健、董景敏、于今,白祖怡、李恒、叶惠芳、郑曙星、童永和、林瑞芝、黄登辉、徐荣芹、林恩蓓、张国美、施梦卿、……等许多著名钢琴家及音乐教育家。胡友义、殷承宗、许斐平 、杨鸣、田梅、汤蓓华等著名音乐家及音乐人才,也曾获得李嘉禄的悉心指导。1980年李嘉禄的恩师著名演奏家、钢琴教育家福路( A. Faurot) 应文化部邀请到国内沈阳、北京、南京、上海及广州等地的音乐学院讲学,在上海时住我家,无论是福路教授自己弹奏或为学生在此琴上课,它都能发出令人非常满意的音乐效果。福路对这架钢琴评价相当高。


  1982年李嘉禄病故,1991年底,本人决定移居加拿大时,才不得不将李嘉禄所钟爱的、曾经培养了诸多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上的音乐家们的三角钢琴,让给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购用。由于它的外型犹如古董,声音优美,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拍摄电影之用曾短期租用此琴。


  2004年本人回国探亲时惦念着这架【无价之宝】的钢琴,才发现原先放在附小的礼堂台上的这架钢琴已不见踪影了。经一番寻觅后,发现此琴被当为不起眼的、旧模式的钢琴冷落在墙角里,琴盖上杂物堆积、灰尘密布、不堪入目。当时陪同前往寻觅的是原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未明教授,眼看如此情况,我们都觉得心疼,但是在上海我已经没有住处,没有亲人了,由我自己赎回实属不可能。


  李未明的母亲颜宝玲,著名花腔女高音是我们李家的毕生好友,两家过往甚密,十分亲近。上世纪60年代初,李未明来上海住我家,常遇见前来上课的顾圣婴、康却非、朱昌平等著名钢琴家,她们就在此琴授课,准备演出的曲目。李未明教授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顾圣婴上课时,弹的是萧邦《练习曲》第三首和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我见到李嘉禄先生教顾圣婴时总是整整一个上午,他一直站着上课,甚至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当时他们教与学双方全神灌注地深入音乐的意境,那种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李嘉禄这种博大的爱心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至今仍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李未明。


  李未明亲眼见到此琴的下落后,他深知此琴兼具鼓浪屿的人文含蕴与中国钢琴教育发展历史的意义,觉得应该让这台李嘉禄先生一生所钟爱的三角钢琴成为公众的文化财富。本人非常同意他的想法,立即出具一份委托书,由李未明教授全权办理购回此琴事宜。在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教授与本人的支持下,于2005年10月由李未明个人出资收藏了这台三角钢琴。


  2016年2月,李未明将这台德国柏林R.Gors & Kallmann 制造编号:44035 的三角钢琴,无偿地捐赠给自己的家乡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吴誌顺
于加拿大
2017年11月26日